【案例】苧麻入料顯神通!梁老板養豬場靠青綠飼料實現降本減抗雙豐收
在養殖業倡導綠色發展的浪潮中,湖南梁老板的養豬場憑借一項 “土辦法” 闖出了新天地 —— 在飼料中添加本土種植的苧麻作為青綠飼料。這一舉措不僅讓養殖場每年省下大筆開支,更實現了抗生素使用量的大幅減少,成為當地 “降本增效、生態養殖” 的典范。
梁老板的養豬場存欄規模達 200 頭,曾長期面臨兩大難題:一是精飼料價格持續上漲,養殖成本居高不下;二是豬群免疫力較弱,為控制疫病不得不頻繁使用抗生素,既增加成本又影響豬肉品質。“最頭疼的是育肥期,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呼吸道感染,每月買抗生素就要花幾千塊。” 梁老板無奈地說,傳統養殖模式下,高成本與品質隱患成了制約發展的 “兩座大山”。
2023 年秋收后,梁老板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推薦下開始嘗試苧麻喂豬。他了解到,苧麻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不僅產量高、易種植,其莖葉中豐富的粗蛋白、維生素和天然抗菌成分,能有效增強豬群免疫力。抱著試錯的心態,梁老板在自家 3 畝閑置土地上種起了苧麻,開啟了 “精飼料 + 苧麻青綠飼料” 的混合飼喂模式。
為確保科學飼喂,梁老板根據豬群生長階段精準調控苧麻添加比例:仔豬斷奶后添加 10%-15% 的苧麻碎葉,既能補充營養又能保護腸道;育肥豬階段提高至 25%-30%,利用苧麻高纖維特性促進消化;母豬妊娠期則控制在 20% 左右,助力胚胎健康發育。每天清晨采收的新鮮苧麻,經粉碎后當天混入飼料,最大程度保留營養活性。
實施半年后,養殖場的變化令人欣喜。最顯著的是抗生素使用量的銳減:過去每月需采購阿莫西林、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近 5000 元,如今僅在特殊情況下少量使用,月均支出降至 1000 元以內,減少幅度超 80%。梁老板觀察發現,添加苧麻后豬群毛色光亮,精神狀態明顯改善,冬季常見的流行性腹瀉發病率從 30% 降至 5% 以下,豬群整體免疫力顯著提升。
在成本控制方面,苧麻帶來的效益同樣可觀。梁老板給我們算了一筆賬:每畝苧麻年產鮮莖葉 7 噸,3 畝地年收獲 21 噸,按精飼料市場價折算,每年可替代近 10 噸精飼料,直接節省飼料成本 2.4 萬元。加上抗生素開支的減少,綜合下來每頭豬的養殖成本降低了 120 元,對于年出欄 300 頭的養殖場來說,一年就能多賺 3.6 萬元。
“以前賣豬時總要跟收購商討價還價,現在他們主動找上門,說我家豬肉沒藥殘、口感好,每斤能多給一毛五。” 梁老板笑著展示檢測報告,其中 “抗生素殘留” 一項全部顯示 “未檢出”。憑借過硬的品質,他的豬肉在當地超市設立了 “生態豬肉” 專柜,銷量比普通豬肉高出 20%。
更讓梁老板欣慰的是養殖環境的改善。苧麻中的天然抑菌成分減少了糞便中的有害菌群,圈舍內氨氣濃度明顯降低,蚊蠅數量減少近六成。“以前進豬圈得戴口罩,現在敞著門也不覺得嗆,員工干活都舒心多了。” 他還利用豬糞堆肥還田種植苧麻,形成 “養殖 — 種植 — 肥料” 的閉環循環,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。
如今,梁老板的苧麻種植面積已擴大到 5 畝,他還牽頭成立了養殖戶互助小組,分享苧麻種植和飼喂經驗。“別小看這不起眼的苧麻,它可是養殖場的‘綠色銀行’。” 梁老板深有感觸地說,用對青綠飼料,既能讓豬少生病、降成本,又能產出高品質豬肉,這樣的生態養殖之路才能走得更遠。
農業部門監測數據顯示,采用苧麻青綠飼料的養殖場,平均抗生素使用量可降低 60% 以上,飼料成本降低 15%-20%。梁老板的實踐證明,立足本地資源推廣青綠飼料應用,是中小養殖場實現降本減抗、提升競爭力的有效路徑,為養殖業綠色轉型提供了生動借鑒。
購買產品與技術咨詢請聯系我們我專業技術員:閉金娜 13558464744(微信同號)
- 上一篇:【視頻】青頭鴨 “稻谷 + 益生菌” 食譜:營養滿格,好處多多 [2025-07-18]
- 下一篇:【視頻】種植飼料型浮萍養殖鴨鵝,鴨鵝愛吃營養高,顯著降低成本 [2025-07-18]